浪莎:5 万个小时塑造中国驰名商标

发布时间:2014-04-22 11:17  浏览量:4

 

昨日,记者来到浪莎控股集团采访,只见生产车间几千台电脑织袜机、无缝内衣织机飞速旋转;来自德国、法国、意大利等国家的客商在产品展示厅里忙着看样订货,公司里一片繁忙的景象。今年1 至7 月,“浪莎”外贸出口达2580 万美元,同比增长19. 8% 。

 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,浪莎控股集团为何能做到产销两旺,应对自如呢?采访中,集团事局主席翁荣金坦诚地说:“企业发展过程中,时刻伴随着风险和机遇。搞经营办企业,不可能一帆风顺,总会碰到困难和挫折,我们之所以能在困境中坚强生存与发展,这并不是我们的本事比别人大,更不是靠什么窍门,关键是企业要有自主创新能力、自主研发的品牌、自身基础扎实。也就是说我们抓住了机遇,抢先一步拿到了中国袜业的第一个驰名商标。”创牌是一项系统工程

  “浪莎”的当家人和义乌其他商人一样,起初也是从摆摊做买卖开始的,在初

步完成原始资本积累后,于1995 年成立中外合资的袜子生产企业。由于“浪莎”定位比较准确,目光看得长远,一开始就制定了“做中国最好的袜子、当中国袜业大王、创中国袜业第一品牌”的战略目标。同时较早摆脱只占市场、不搞研发的老框框,先后聘请意大利、法国、日本、韩国的20 多名纺织工程师,坚持自行研发、自行设计、自行制造、自创品牌申请专利600 多项,并适时开展产品趋势流行的市场调查,每年推出千余款新产品。

  谈起企业创牌,翁荣金深有体会地说,产品牌子要响亮,打好企业基础是关键。但这是一项系统工程,得从员工素质、产品定位、品牌建设、企业文化、营销网络、财务管理、宣传策划等诸多方面下功夫。浪莎公司始建于1995 年7 月,1996 年投入生产。筹建开始,公司把“一流的设备、一流的人才、一流的企业”作为公司发展理念,目的是要走振兴民族工业品牌建设的道路。同年,“浪莎”就在中央电视台投入了《不只是吸引》的广告。

  谈到第一次上中央电视台做广告,翁荣金乐呵呵地说:“那是1995 年底,我与弟弟翁荣弟一起到北京中央电视台商谈做广告时,当时台里的领导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,认为袜子这么个小产品还要花几百万元打广告,是不是有钱没地方花了?确实当时在中央电视台做广告,亲戚朋友没有一个赞成的,都认为没有必要。可我坚持认为在中央电视台连续宣传,这是向消费者宣传‘浪莎’品牌的好渠道。”于是以后每年“浪莎”都投入大量资金在中央电视台宣传品牌。连续多年的广告滚动播出,使“浪莎”在人们心里,就像是袜子的代名词。人们可以说不出袜子的其他品牌,但提到“浪莎”就无人不知它的主打产品———袜子。

  与此同时,“浪莎”还从企业文化、人才引进、产品质量、营销战略等全方位推进企业管理,同时聘请港台和内地影视明星做浪莎品牌代言人。随着市场的打开,“浪莎”除在全国各地建立3000 多家连锁配送的专卖店外,还前往美国、德国、英国、法国、意大利、荷兰、瑞士、日本等国家参加展览,同时在80 多个国家注册商标,使“浪莎”的产品,在品牌知名度、市场占有率、生产规模等方面稳居国内同行第一。带动义乌袜业跳跃式发展

  2002 年2 月8 日,这是“浪莎”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。这一天,“浪莎”商标通过了国家工商总局的认定,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。这是中国当时258 只驰名商标中最年轻的一个,“浪莎人”以自己全部的智慧和激情,用50000 个小时,塑造了一个年轻的驰名商标,填补了当时金华地区无驰名商标的空白。同年“浪莎”还被授予“中国名牌产品”、“国家免检产品”等荣誉称号,成为中国袜子行业的领军品牌。谈及品牌对行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,身兼义乌袜业行业协会会长的翁荣金颇有自豪感。他说,“浪莎”创牌不仅为本企业争得荣誉、赢得市场,更重要的是带动了义乌袜业的跳跃式发展。截至目前,全市袜业企业已发展到1400 多家,年产值和销售收入双超百亿元,其中60 家上规模的袜业企业,去年销售收入就达74 亿元。同时全市袜业企业拥有注册商标900 多个,有中国驰名商标15 个(其中13 个法院判定)、省著名商标12 个。
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