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南封关,不要抱有幻想

发布时间:2025-07-24 18:43  浏览量:1

前言:很多人的思维惯性,是嘴巴上的肌肉记忆,是政策的肉喇叭,他们通常是缺乏深度思考的。

大家不要抱有幻想,5个月之后,海南正式封关,经济形势不会立刻改观,房价短期上扬呢?有可能,但接着还会继续探底,一句话,海南现在的基本面实力不匹配这个房价。

海南某些地方的均价已经超过了新一线城市了,房价和经济的水平相符才是正常的市场。海南自贸港的话题并不是什么新鲜话题,也没人把它讲清楚。今天我就给大家一次性讲透。

海南自贸港是2020年就提出来的,很多外资企业在2021年都尝试过入驻海南,比如特斯拉,但是最终由于供应链成本的原因,被迫放弃,而不是说海南给的政策力度不够,本质还是供应链和配套并不完善,特斯拉最后还是选择了供应链更加完善和财政补贴更好的上海。

发布时间点的意义

不是说今天海南开个封关会,海南就会马上好起来。刚好卡在这个时间点发布,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:

一方面,8月进入贸易关税谈判关键期,打出此牌,表明我们在离岸贸易上,尤其是在东南亚的转口贸易的战略决心。5年内了,你知道这五年海南自贸港怎么过的吗?亚太贸易,吃定了,耶稣都留不住,我说的。

另外一方面,结合当下传统行情去产能反内卷、雅江水电站等实时题材背景,不管是吸引海外北向资金,还是国内二级市场的相关题材板块,给于市场一些投资信心,来稳住我们第二季度到第三季度PPI的下滑的表现,为9月再次宽松刺激蓄力。

反内卷会议,让过剩的煤炭,多晶硅连续一周暴力拉升。基本面供需结构改变了吗?并没有大的转变。雅江水电站的开工,都能让一个做丝袜企业的浪莎袜业连续涨停,国内的投资氛围太需要题材了。

简言之,海南封关,在当下这个节点,只是给市场打信心,添油加醋而已。但是,它特别强调12月18日正式实施,把高度拉高到1978年的改革开放,意欲何为呢?这次能和47年前的改革开放,意义能一样吗?

47年前,我们提出改革开放,是为了吸引外资到中国建厂,而现在的情况是,现在外资的企业都在大量的逃离国内,深圳的家乐福,去年都走光了,为什么呢?因为这几年下行,大家太卷了,老外能跟你拼猪脚饭,能跟你拼996?拼不动,连拼多多都费劲。

我们城镇化已经区域饱和,已经没有大规模城镇化的红利优势,47年的改革开放,是吸引产能,现在海南所谓的“改革开放",是为了去产能。完全不能同日而语。在当下的经济背景下,就是要让你们这些投机分子下重注而已。

海南岛的战略优势?

现在国家为什么要打造海南自贸港,肯定不是为了把内地的供应链转到海南,有那个必要吗?中国供应链完善的地方还少吗?本质还是国家的亚太贸易战略的需要。

未来十年全球的经济增长点主要就是在东南亚和印度,我们这些年领导为啥经常去这些地方走访,一带一路的起点,已经很明显了。海南岛对应的就是东南亚,所以从这角度来讲,它的地利是占到一个很好的位置。

但是你会发现,我们现在和东南亚相处并没有想象那么好。因为存在一些分歧,然再加上老美现在打关税战,尤其死磕我们在东南亚的转口贸易,加高整个东南亚的贸易关税,离间我们和东南亚的关系。所以关税战对我们在亚太布局尤为重要,尤其是贸易出口。8月份谈关税谈啥,不就是谈这些东西。

第二个,还是缓和产能过剩。雅江水电站就要投资1.2万亿,发展整个海南岛做离岸贸易,应该至少有个大几千亿规模吧,这些过剩的钢筋、水泥等等这些房地产下游的,打压了这么多年了,总得缓口气。

海南政策和其它自贸区的区别

自贸区的概念,并不陌生。前海2008年提出搞自贸区,2012年正式颁布实施,大BOSS的第一个处女作品,到今年已经17个年头了,现在呢?如何呢,又能怎?缺的是政策吗?不可谓一言难尽,只能说天时地利人和,缺一不可。

海南岛自贸区,相比于其它自贸区,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呢?我总结了9点,然后一一给大家详解下。

第一、企业所得税。跟前海基本上是一样,比起其它自贸区的25%好一点。前海有没有著名的外资大佬?没有。只是对国内的中小企业相对友好而已。为什么呢?因为香港的企业所得税更加灵活一些。

香港的企业所得税,虽然标准税16.5%高一点,但是中小企业首200万港元利润适用8.25%优惠税率,也就是说,你想去香港捞一笔,200万利润以内的最低税率7.25%,这里面就有很多控利润的操作空间。并且香港本地收入征税,境外利润免税,资金进出无外汇管制。

第二、个人所得税。只针对高端人才,不是普惠性的,个税超过15%的免除。吸引人才,很多地方也用过。至于高端人才的界定,解释权归发行方所有。

第三、离岛免税。离岛免税额度高,让你愿意来消费花钱嘛。

第四、零关税。就是进口原料用于加工的免税。这点我们结合第五点增值税来讲。

第五、加工增值税免税。但是前提要求是增值超30%的进入内地的免税。我们制造业的老板出来说说话,增值超30%的企业你能想?说的BYD、宁德时代这些制造巨头吧,东莞制造业的小企业,年利润10%就得烧高香了。

所以,符合这个增值超过30%条件的企业必须是顶格的高利润行业,普通的高利润行业都不行,这些行业一个手都能数得过来。芯片、医药、奢侈品、高端电子产品,航天零部件,新能源电池和材料。那国家的意图就很明显了,你要是做鞋子做袜子就别来海南了,不欢迎,但是高端制造业,欢迎来海南开厂。

照这个政策,按照道理来说,对于目前已经在中国生产的这些高端制造业,还是有大的吸引力,但是到目前为止,并没有什么大鳄进驻。比方说特斯拉,宁德时代两年前就开始谈判,但到目前为止,他们的生产线都没有在海南落地,就两个原因。海南没有供应链了,物流成本太高,所以呢,这就回到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。

首先你得解决供应链和物流问题,才有发展的可能性。谁都不是一步登天的。深圳强大的供应链,是改革开放初期80年三来一补就开始的,来料加工,来样加工,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,做低端的电子制造,收音机,电视机,电子表,然后才有了华强北完善的供应体系,到这几年才开始转向高端做些半导体和人工智能,搞了整整40多年。

海南的制造业的生产链路底子太薄,也只有制造业才能在短期之内全面提升海南的就业人口,增加中低端人群的收入。但是,海南想通过几个政策,就把这些高利润的制造业引进来,它是不现实的。虽然深圳猪脚饭和海南鸡米饭都有“经济快餐”的属性,但底料毕竟还不一样。

第六、医疗开放。就是你来海南投资医疗机构,你可以用一些国内没有上市的药,那患者也可以来海南享受这些新药。

第七、允许境外高校独自办学。欢迎老外到海南来教英语(呵呵),和吴彦祖抢饭。

第八、跨境数据流动管理宽松。这是这次会议中,我认为最关键的内容。我觉得短期内,海南的机会可能在于这两个政策,一个呢是宽松的金融政策,另外一个就是跨境数据自由流动。这两个政策,海南目前是最宽松的。简单的说,无论是境外还是境内的钱,你在海南用起来都更加自由。

国内呢,数据限制比较多,企业成本是比较高的。比如大家都知道苹果的数据,那必须在贵州建站,数据必须存在贵州。海南数据管理宽松,企业就更加愿意落户。

其次,外资在海南进行投资融资更加的容易,受到的监管更少。企业可以为全球客户提供服务,不局限于海南本岛。这个属于轻资产,加上很低的这个税率,那么中国的友好国家,这些国家的资本和国际上的各种避险资金可能更加容易投资海南,但是,又有一个问题,这些金融数据行业,对员工数量要求不高,但对素质要求却很高。抢香港的金融地位,几乎是做不到,二十年内不要想。前海搞了17年,教训历历在目,最终搞成四不像。

金融服务业和制造业相比,在短期之内它很难给海南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,也不能推动大规模的基础建设。那么最大的利好,就很清晰了,对企业吸引高的就是跨境电商,对个人来说,就是搞搞代购。

第九、免签如境。老外来海南特别容易,时间也比较长,毕竟是旅游城市,商K大省,促进你来考察消费。

海南自贸港的政策起点高,定位也高,但短期内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儿,这是一个长期的漫长的发展过程。需要靠海南人长期的拼搏努力去实现,这个周期最少是以10年为单位。海南的房价。我个人认为,封关之后,短期1-2个月略微有些情绪透支,大的宏观楼市没有变好的话,海南整体还会继续低迷下行(个别城市片区的顶级消费奢侈品除外),只要经济发展没有搞起来,我们就要继续偿还之前透支的地方债务。

最后我想说的是,以上所有的政策,都不足以吸引资本必须投资海南。你要说税低,那新加坡也很低,而且人家新加坡的GDP是海南的30倍,那新加坡人的消费能力很强,资本投资的是海南,只能在海南挣钱,商品又进不了大陆市场,海南经济拉垮,资本在本地挣不到钱,你税低有什么用呢?

你说投资医疗、教育,还是受限于海南本地的消费力太弱,而内地人到海南医疗,送孩子到海南读书,都还没有形成消费习惯。这两项呢,实际上也是一个开荒的行业。国内外有多少资本大咖愿意帮中国开荒呢?

成为下个香港,那是不可能的事情。海南免税已经两年多了,买东西早就免税了,你看看它的免税商品去年下降多少?你查一下数据你就清楚了。

有些人的思维惯性,是政策的肉喇叭,他们通常是缺乏深度思考的。